亚运时间到|不止更高更快更强,还要更绿!
2023-09-24 09:28:08
发布者: 浙江环境观察 来自: 本站 浏览:3641
秋分至,桂香暗涌,之江大地迎来亚运时间。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以下简称亚运会)今天启幕。作为一项备受瞩目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杭州致力于打造首届“碳中和”赛事。在漫长的筹备过程中,如何由始至终坚持绿色理念?在零碳办赛方面又融入哪些巧思和亮点?杭州探寻到了“解锁密码”。来自官方的报道,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56个竞赛场馆中,新建场馆仅有12个。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融入场馆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和赛后利用的全过程。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210个导光管通过顶部的采光罩,将室外的自然光漫射至室内。相较于日光灯,这种采光无频闪、环保且节能,同时具备开闭功能,每年可节电约10万千瓦时。游泳馆内,每个泳池均设置了独立的水处理系统,通过多种过滤装置,对池水进行过滤、消毒、分解尿酸处理。该系统可自动调节处理速度,预计降低能耗15%以上。在富阳水上运动中心,雨水通过过滤下渗,可被用于场馆中庭、水系及喷泉、灌溉用水,可使场馆每月节省35%的用水。其屋顶种植了大量绿植,覆盖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起到“保温层”和“隔热层”的作用。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引进垃圾分类智能化系统,对场馆、酒店区域产生的垃圾实时统计分析,并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比赛结束后,玻璃墙、观众席等设施都可以整体“打包”搬走,实现循环再利用。场馆之外,亚运村内“绿意盎然”。一幢幢崭新的楼宇看似平平无奇,但全部都是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超过50%。“建设过程中采用了新风热回收净化系统、装配式建造技术等绿色低碳技术措施。”杭州亚运村运行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的理念也被植入运用到亚运村的建设中。不仅如此,杭州有42个竞赛场馆实现了充电设施配套,累计建成配套充电桩近800台,打造亚运村“0.9公里充电圈”,运动员、市民及游客的绿色出行率达75%。新疆哈密,一阵风吹过,风机叶片转动;甘肃嘉峪关,一束光洒下,电子在光伏板中流动……当场馆电闸拨开,通过特高压电网输送,来自丝绸之路沿线的“风光”瞬间点亮亚运会的灯火。据媒体报道,本届亚运会首次实现全部竞赛场馆常规电力使用绿电,其来源广泛,既有来自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嘉峪关等地的光伏发电,也有来自新疆哈密、巴楚等地的风电,还有来自浙江省内宁波、衢州等地的风电与光伏发电。国网浙江电力积极组织开展杭州亚运会专项绿电交易,目前亚运绿电交易电量达6.2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标煤7.6万吨。杭州亚运会的数十个场馆和相关设施,实现100%绿色电能供应。有了源源不竭的绿色电能,如何保障电力可靠稳定供应?走进杭州奥体中心电力保障作战指挥部,设备有序安放,大屏幕上的杭州亚运会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显示出各个运动场馆的实时用电情况。这个 “智慧大脑”可实现包括56个竞赛场馆、31个训练场馆等在内的近300个亚运保电场所的电力数据实时监控。此外,还有众多“黑科技”的加持, 5G+量子加密开关、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奥体主体育场“数字孪生”智能配电系统、首创杭州亚运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启用“空、天、地、缆”立体巡检装置。新装备、新工具应用亮点纷呈,为满足亚运会竞赛高标准用电需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亚运场馆里,活跃着一群神秘的零碳工程师。他们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方式提升办赛过程中的绿色节能水平,精打细算,“挤”出减排空间。比如,提供亚运交通零碳化配套建设、为建设零碳智慧能源场馆提供算法、协助赛事场馆购买绿电。此外,他们也会对公共机构、工业企业等进行能效诊断,会走进社区,开展节能宣传。日常工作中,他们为场馆挖掘减排空间,哪怕只是减少一度电的损耗。零碳工程师,是杭州亚运会首创的职业,来自国家电网杭萧山区供电公司的来涵彬,就是其中一员。此前,他每天忙碌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里,进行赛事用电的演练排查,要排查的对象之一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碳”。 放眼亚运场馆,个个都是“大家伙”,能耗自然也大。看不见的能耗都体现在细节之处。例如,一座场馆内的灯成百上千盏,如果同时都打开,无疑是能源浪费。来涵彬给出了分区亮灯的建议,将比赛区、观众区、进场区的灯划分开来,这样能省不少电。空调也是能耗大户,如何对场馆空调进行节能改造,又能保证观众舒适度? “‘大莲花’使用了末端降碳的智能绿网技术,我们把相关区域划分成70多个空间,安装了400多套环境感知设备,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度、人流密度,动态管理每个空间的能耗情况。针对赛时和休赛期间不同需求,量身定制了不同的能效管理模式,达到精准节能。”来涵彬介绍。用好信息化、数智化手段也是这支队伍的一个特色。他们有一个重要帮手—— “双碳大脑”。在这个平台上,场馆各类设备的能耗数据都可以实时查看。一旦数据异常,零碳工程师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顺藤摸瓜找到能耗高的设备,进而提出降碳方案。此次杭州亚运会的开幕式烟花燃放也 “打破常规”——利用三维动画、AR等数字科技,呈现缤纷绚烂的“数字烟花”。届时,将通过数字技术从仰、俯、侧视等角度,360度全景式展现钱江两岸、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的电子烟花盛况。开幕式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主火炬塔燃料,能够实现零排放。就连吉祥物的设计制作也处处体现“绿意”。制作吉祥物的面料采用数码印花工艺,避免产生水、气体或纸浆的浪费。裁剪采用手工加电剪刀代替传统激光裁剪,不产生烟雾。包装方面则只保留吊卡。如此,一只低碳吉祥物将为地球减排约1500克二氧化碳。今日杭州,山水如画,从提出“绿色亚运”理念,到落实绿色低碳行动,再到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亚运会筹办让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从“绿色亚运”出发,乘着这股东风,绿色低碳理念持续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走入千家万户!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浙江民声观察网》或《浙江环境观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浙江环境观察》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浙江环境观察》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